语文学习杂志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主管/主办: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
国内刊号:CN:31-1070/H
国际刊号:ISSN:1001-8468
期刊信息

中文名称:语文学习杂志

刊物语言:中文

刊物规格:A4

主管单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

主办单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

创刊时间:1979

出版周期:月刊

国内刊号:31-1070/H

国际刊号:1001-8468

邮发代号:4-253

刊物定价:240.00元/年

出版地:上海

首页>查看文章

有关职称评审的成功案例

时间:2025-04-04 15:37:20

3147.jpg_wh860a.jpg

长沙特色产业专场评审:开辟职称评审新路径

自 2021 年起,湖南长沙以创新为驱动,积极探索职称评审新模式,在特色产业专场评审领域发力,秉持着 “破四唯” 与 “立新标” 双管齐下的理念,为专业技术人才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晋升通道。在智能电力设备产业高级职称专场评审中,充分考虑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大胆将申报年龄放宽至 65 周岁,打破了传统年龄限制的枷锁,让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资深人才得以继续发光发热。而机械与动力工程专业高级职称专场评审更是大刀阔斧地改革,不再将外语、计算机、继续教育等要求作为参加评审的硬性门槛,转而聚焦于人才在专业领域内的实际技术能力与成果贡献。

湖南长高高压开关集团股份公司项目部总经理王灿,便是这场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她深耕行业长达 35 年,在工作期间主导参与的科技成果斩获多项行业大奖,在智能电力设备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按以往常规的职称申报途径,以她当时无任何职称的起点,想要申报高级职称,至少还需在漫长的 9 年时间里按部就班地积累资历、发表论文等。但在此次智能电力设备产业高级职称专场评审中,评审委员会依据破格条例,综合考量王灿的卓越贡献与专业能力,最终她顺利拿下高级工程师职称。这不仅是对王灿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度认可,更是长沙特色产业专场评审改革成效的生动注脚,激励着更多在特色产业一线拼搏的专业人才积极投身创新创造。

十堰职称评审 “直通车” 进民企:助力非公领域人才腾飞

湖北十堰坚定不移地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持续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尤其将目光聚焦于非公领域人才的发展需求,着力解决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审难题。2022 年 5 月 21 日,十堰市人社局做出大胆尝试,首次为湖北万润新能源公司的 76 名职工量身定制专业初中级职称专项评审。在这家新能源企业里奋斗的周阳海,便是其中一位幸运儿,他凭借自身在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专业能力与工作实绩,成功获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这一职称晋升,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薪资待遇上,周阳海每月收入直接增加了 800 元,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工作积极性与职业认同感。

自 2017 年起,十堰市人社局便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民营企业职称专项评审之旅。在评审过程中,充分尊重企业实际需求,针对不同企业开展一企一评、一事一评等个性化服务。在评审标准方面,摒弃了传统评审中对民营企业人才论文课题及学历过度严苛的要求,转而将重点放在人才为企业创造的实际贡献上。并且,为了更好地激励民营企业人才,适当提高评审通过比例,让更多有能力、有贡献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这一系列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民营企业人才发展的土壤,为十堰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安徽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多维度拓宽人才晋升通道

近年来,安徽在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道路上大步迈进,成果斐然。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满足急需紧缺人才的发展需求,安徽创新性地建立了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自实施以来,已有 256 名高层次人才借助这一便捷通道成功获评高级职称。在行业拓展方面,安徽勇立潮头,率先在全国开展快递工程专业职称评审,截至目前,已评选出 227 名快递工程专业人才,填补了该行业人才评价体系的空白,为快递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人才评价标准方面,安徽打破常规,对于在工程技术研发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职称评审时不受学历、资历、身份等 8 项传统 “台阶” 的限制,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此外,安徽还积极推动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的贯通,已有 78 名 “大国工匠” 成功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实现了技能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同时,为助力乡村振兴,安徽打通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专项通道,以 “零门槛” 的政策为职业农民评定职称,已评选出 1000 名乡村振兴高级人才,为乡村产业发展、人才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

北京 “高急特” 人才职称评审:创新举荐机制助力人才绽放

北京市始终致力于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 “高层次、急需紧缺、特殊特艺人才” 精心打造申报高级职称的绿色通道。星测未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仓基荣,堪称青年才俊的典范。他本硕博均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专业,2020 年毅然踏上创业之路。在创业过程中,他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卓越的领导能力,作为技术第一负责人承担了 17 个重大项目,其中包括两个国家级项目,致力于攻克星地数传带宽有限等行业难题,多项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仓基荣通过 “举荐制”,由 3 名在业内具有正高级职称的资深专家以及 1 名所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联名举荐,顺利获得正高级工程师职称。

与此同时,在传统技艺传承领域,同仁堂搓药丸的李宁以及景泰蓝非遗传承人熊松涛,他们虽没有高学历背景与常规科研成果,但凭借在各自领域精湛绝伦的技艺与深厚的艺术造诣,荣获国家技能大师的至高荣誉。北京市职称评审部门充分考量他们的特殊贡献与行业影响力,依据 “高急特” 人才评审政策,授予他们相应的正高级职称,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激励更多特殊特艺人才坚守传承、创新发展。

“宜荆荆恩” 农民职称评审: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力

2021 年,湖北 “宜荆荆恩” 四地紧密携手,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民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为确保评审工作的专业性与公正性,四地联合成立了区域农民技术高级职称评委会,并共同出台了科学完善的评审办法。截至 2024 年,已成功评定农民高级职称 225 人,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增添了中坚力量。

来凤县的向辉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21 年,她凭借在农村电商与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获评农民高级农艺师。在工作中,向辉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牵头建立电商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农民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 1.5 万余人次,成功带动 667 户脱贫户走上致富道路,辐射周边 5 个脱贫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江陵县的农民高级农艺师肖国平同样成绩斐然,他首创虾 - 稻 - 菇生态种养模式,以科学的种养理念与创新技术,带动周边县市农户发展种植面积达 23000 多亩,帮助千余户农户转型生态种养。相较于传统虾 - 稻模式,该创新模式每亩增收 800 元以上,切实提高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 “宜荆荆恩” 地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与创新活力 。